坐着“71路”學黨史
管理學院緊扣“實”和“活” 打造校門口的“紅色專列”
你知道“71路”的前世今生嗎?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一條全長8.3km,貫穿于外灘至番禺路的公交71路應運而生。72年來,71路曆經從“大篷車”到“中運量”的革新,也見證着百年黨史在上海刻下的“紅色印記”。在迎接建黨百年之際,市文旅局、交通委聯合發布9條“紅色打卡·綠色出行”旅遊線路,管理學院黨委緊密切合活動主題,結合延安路校區與71路“紅色專列”的地緣特點,緊扣“我為群衆辦實事”主題,縱深推進黨史教育不斷“實”下去、“活”起來。
“黨史手賬”定制紅色旅程 串聯曆史和現實
陳靈逸是管理學院旅遊系學生黨支部的一名學生黨員,最近她與團隊共同完成的“71路紅色之旅手賬本”迅速引起師生關注。不少學生表示“這份手賬太實用啦!五一假期裡,跟随手賬一站站漫步,發現71路串聯起在上海的許多紅色景點……”
(學生團隊自主設計“71路紅色之旅手賬本”)
自大二接觸專業課起,陳靈逸便對旅遊線路設計産生興趣。大三時,她作為隊長報名參加全國及上海市大學生紅色旅遊路線策劃大賽,設計作品多次屢獲佳績。去年7月1日,在建黨99周年紀念日那天,她被黨支部接收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我希望将在課堂和大賽中所體悟到的,制作成這份黨史手賬,為同學們做些實事,帶領大家一起學黨史、悟初心,向建黨百年獻禮。”談到設計初衷時,她如是說道。
在“黨史手賬”的基礎上,學院還将靜态的“71路紅色之旅”打造成為移動微課,将沿途的紅色景點串點成線,以學生喜愛的短視頻形式定制集“聲、情、景、意”于一體的情景黨課。“71路紅色之旅”微課自上線微信、B站以來,已累計近4000次點擊量,真正實現讓黨課開到“校門口”來,與曆史呼應互動,與現實緊密結合。
“黨迹打卡”尋訪紅色地标 融彙精神和本領
作為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數量最多的二級學院,如何在黨史教育的大背景下,切實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知史明史、愛黨愛國的能力,更是此次黨史教育的一大重點。學院持續以“十個百:明理增信”系列工程為抓手,組織少數民族學生開展“百場黨史人物事迹學習”、“百幅圖文祝福百歲華誕”、“黨史百問知識競賽”,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愛國主義思想根基,引導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傳承精神與提升本領。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組織百名少數民族學生坐上71路,結合“線上微視頻+線下我來講”的方式,沿線開展“尋訪紅色地标”主題打卡。從宋慶齡故居,到四行倉庫紀念館,再到毛澤東故居陳列館、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學院精心設計“行走的黨史教育”路線,量身打造“浸潤式”教育課堂,引領少數民族學生青春向黨、同頻共振,活動還獲得上海教衛黨建“我為建黨百年打卡”風采報道。
(56民族工作室團支部“尋訪紅色地标”主題打卡)
“56民族工作室團支部”指導教師努爾頓•麥麥提吐爾孫表示,通過71路“行走的黨史教育”,學生紛紛表示為中國共産黨團結一心、奮鬥不息的精神所打動。今後,團支部将用好71路這一輛“紅色專列”探索黨史教育新形式,激勵少數民族學生為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偉大奮鬥目标而努力。
“黨課快閃”講述紅色故事貫通理論和實踐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有幾次?”在71路沿線的北新泾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管理學院“領雁先鋒”學生宣講團正将黨課開到了居民的“家門口”……
在前期進網絡、進課堂的實踐背景下,宣講團于近日走入北新泾社區,擴寬理論宣講進區域化黨建聯建單位,實現“紅色移動課堂”走向社會實踐大課堂。“黨課快閃”中,宣講團圍繞救國、興國、富國、強國四個篇章,回望黨史校史中無數共産黨人改天換地的偉大壯舉,為街道轄區内100餘位企業職工、社區居民呈現一堂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的黨課。同時,宣講團一行還參觀了黨群服務中心,參與“黨史競答”現場知識競賽,并與在場黨員一同重溫入黨誓詞,重憶初心使命。
“領雁先鋒”學生宣講團作為管理學院學生黨史教育的重要載體,秉承“學思講行·知行合一”的建設理念,線上線下打造“黨史立體課堂”,受到上海基層黨建網、新民晚報、上海長甯等十餘家媒體專題報道。不久之後,宣講團還将走入71路沿線的中小學,為青少年講黨史,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領雁先鋒”學生宣講團将黨課開進71路沿線社區)
據悉,管理學院黨委将不斷挖掘71路“紅色專列”的特色屬性,利用好、開發好71路沿線各類黨史教育資源,服務好師生、群衆,廣泛開展基層宣講、志願服務、結對幫扶和先鋒行動,不斷激發“我為群衆辦實事”的“紅色動能”,樹立好“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觀念,持續聚焦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與“活”,将教育成效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動力,努力做到既生動鮮活又入腦入心。
撰稿:沈嘉斌
攝影:由管理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