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與物流系主任劉峰濤和旅遊與會展系主任王玲針對目前的“預警專業”問題,提出各專業有其各自發展的周期規律,一些新專業開設初期經常會遇到瓶頸,但如果符合今後社會需求和發展的方向,則應該允許其在摸索階段的某些不盡如人意。
徐明稚校長聽了大家的讨論感慨道,現在的教育真的很難,社會需要直接能用的工匠,但社會的選擇也不一定理性。就設置“預警專業”這個問題而言,其實是為了警示專業過剩現象,防止盲目跟風。他提出了一個要求,管理學院的新專業可以繼續辦,但一定不能辦成倒數的專業。所有的專業最起碼要在三星級以上,要追求更多的四星五星級專業,這才是211大學應有的辦學水平,也是我們對學生負責任的态度。
青年教師代表鄭斐峰、陳磊等高度肯定了各自專業目前開展教學工作的穩定有序和教師們的敬業精神,并希望今後能多得到老教授的經驗傳授和更多系統性的培訓。很多中青年教師對于師資培養問題的觀點也與之不謀而合。營銷系劉東勝、經濟系許為民、會計系曾月明、工商系吳炯等都提到了提升自身素質的強烈願望,希望學校、學院能提供更多學習培訓的平台,多些與同類院校交流的機會,多鼓勵教師出國參加短期培訓。他們提到的“希望學校能賦于基層教學組織更多活力”的建議受到了徐明稚校長和吳良處長的充分肯定,表示學校已經在着手建立教師教育發展中心,幫助教師們更好地提升個人素養、教學水平和學術科研能力等。
老教授的代表顧慶良則結合日前發生在個别高校的投毒事件和搶銀行事件,深感“教育工具論”的悲哀。從“大學的本質”這一角度,回顧了自己幾十年的教學曆程,在這段過程中反思過去教育改革中走過的彎路,他認為大學的責任應當是培養人格健全、心智健全、有思辨能力的人才,應當培養未來工業革命的中流砥柱。他充滿激情和铿锵有力的表述,令在場的教師代表們感同身受。
會計系劉長奎基于會計專業設立了25年,但是否定期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标和培養方案做審查和改進提出了問題。培養目标的設定是否合理?目标如果有誤對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就會産生很大影響。他提出了“個性化教育”的想法,提議能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其提供個性化教育,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經濟系姚洪伈也建議在教師中設立各種小組分層次指導學生。他還提出了四維菱形評價體系,建議從不同維度全面均衡地評價老師的教學工作。輔導員代表秦澤峰則提出要以專業教育為基礎,通過非專業教育,比如班會、團學工作、思想政治核心課程等方式全方位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适應社會的技能。
徐明稚校長則指出,東華作為一所全國211重點的工科院校,需要培養有特色的學生,目前東華學生的特色是“尚實”,這點頗受用人單位的喜歡,東華需要堅持這一特色,同時又要克服後勁不足的弱點,這樣被社會的認可度就會更高。
座談會因為教師們積極的發言氛圍熱烈活躍,随着問題的深入,有些老師也提出了很多細節問題,比如信管系副主任王素芬征詢信管系是否仍然需要收取熱門專業學費?經濟系主任趙紅岩提出能否跨學科跨學院培養學生?會計系張西征提出教師上課偏重理論與偏重技能的選擇等等。
孫明貴院長則站在學院管理者的角度上提出了兩點意見,第一,教學改革很重要,也很複雜,看從哪個角度、滿足何種需求入手。人才培養不單需要滿足教師需求,還要滿足社會、企業、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在這些需求中求得平衡。第二,招生急速擴張,很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諸多矛盾是多年問題的積累,有些能改,有些卻很糾結,希望全體老師取得共識,從大局把握人才培養趨勢。
徐明稚校長也在最後的發言中指出,辦學之道在于互相合作,資源共享,教育要良性循環,要保護青年教師對于科研的興趣和熱情,讓更多老教授參與教學第一線工作,并發揮 “傳、幫、帶”的骨幹作用,按學院實際,牢記學校和學院的使命,共同将學院的教學工作推上更高的平台。
此次教學工作會議是一次學習交流溝通的良好機會,與會教師都是本着對人才培養高度負責的責任心建言獻策,無疑将推動管理學院教育教學工作進步發展。
管理學院 周 靜 撰稿